找到相关内容137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学佛--静波法师

    有明码标价,上面有四百的、二百的、三百的,各种各样的价格。他们是工薪阶层,花不起这么多钱,感觉很迷茫,就找我来了。然后就问:‘空行母是在空中能飞行的吗?’我说:‘不是这样的,空是《心经》所说的:“照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4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不二,一切法是一相,无有二相,一切万法从体性上看是一个。行策大师这一段话,我们在大师传记中曾经详细谈过,不再叙述。所说的境界与心经上所说,‘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’,是一样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  • 空海法师: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(上)

    臆测啦!   镜里看形见不难。水中捉月争拈得。   ‘镜里看形’,是说你用一面镜子来看这个形;也就是说你如实去观察、如实去照见的话,就不会困难。但如果你要在梦幻世界里面,在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378553.html
  • 解读形象,聆听理想——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

    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……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 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……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 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...

    王宁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478980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,实是与佛无二无别,所谓“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”。众生与佛的差别,只在于众生愚痴无明,不能如实照见诸法实相中道之理,虚妄颠倒故生烦恼,此即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之“众生理具情迷”,故依众生具有成佛可能性...引发之留惑润生,其具体方法乃是如实照见诸法实相,即烦恼染污当体即见清净菩提,故能不舍弃任一法,亦不为任一法所障碍,此可由《清净毗尼方广经》有关菩萨不断烦恼结惑亦不为烦恼所障之说明得到具体例证,经云: 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敦煌经变画研究论著目录

    研究》1994年第3期   彭金章:千眼照见、千手护持,《敦煌研究》1996年第1期   彭金章:莫高窟第148窟密教内四外四供养菩萨考释,《敦煌研究》2004年第6期   胡文和:四川与敦煌石窟...

    王惠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180124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先生因特重在觉悟过程中,本心乃不随其呈现之缘虑一往而流逝,相反是逆乎反乎此缘虑始能觉识,体证与照见其自身,故把觉悟名为「逆觉体认」. 总之,本心之觉悟义,乃心学的基石.阳明不也常说「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与身、心与境的关系的根底之处,拭去遮覆在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”的实相上的烦恼尘垢,显现出佛性的清净圆明之光!  透过以上所述,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认识:佛教的缘起论与平等观,是在照见万法实相、洞悉自我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一)

   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,现前观世音菩萨,成妙功德,具大慈悲,于一身心,现千手眼,照见法界,护持众生,令发广大道心,教持圆满神咒,永离恶道,得生佛前,无间重愆,缠身恶疾,莫能救济,悉使消除,三昧辩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482822.html
  • 由“观音菩萨”看“以美育代宗教”

      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   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……   其二,《观世音经》(后秦·鸠摩罗什译)。   ...

    易存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63383731.html